彭晏飞,男,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师,1998 年我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教 23 年。彭晏飞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该同志一直以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热爱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
从教过程中能够坚定政治方向,爱国守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努力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坚持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坚持因材施教,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坚持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该同志先后被评为“校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两次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届毕业生我最难忘的老师”荣誉称号,2019年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良师益友”。
彭晏飞老师勇于探索,甘于奉献。从教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曾任计算机科学系主任10年,现任学院党委委员。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多门课程,不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引导,更在课下成为学生的益友。他鼓励大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科技学术活动和创新创业训练,鼓励学生在大学时光中尽情释放青春的能量和智慧。教学中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他能够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完成各种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书育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模式改革。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学科前沿、多媒体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为硕士研究生讲授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数字图像分析与理解、计算机新技术等课程。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授课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先后主持完成并实施了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以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为主线,基于“任务驱动、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进行理论与实验教学,以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实践与合作为理念,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为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改革”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实习、工程实训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学”和“做”的有效性,加强校企合作,采用多样化、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自主学习+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完成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向学生“学”为主的转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化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各类学科竞赛,成立创新创业团队进一步强化训练,以“跨年级组队,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为基本原则,实行指导教师带队指导、团队自主的管理与梯队式培养方式,以赛促训,以训带赛。在教与学改革过程中该同志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思维、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020年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学生不能返校的情况,该同志积极响应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原本的线下面对面授课方式转为线上授课,同时勇挑重担,承担了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他克服各种困难,所承担的一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两门本科生课程全部采用钉钉直播形式和QQ群答疑与提交实践作业的方式,同时利用中国大学MOOC辅助进行课堂和课后测试。授课前认真准备,确保了顺利开课,授课中积极应对,确保了顺利进行,授课后认真辅导,确保了良好效果。
彭晏飞老师注重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凝练,参与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同时参与建设完成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和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撰写教学研究论文11篇,其中北大核心2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4部,作为主要完成人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作为主持人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2项,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1项。在完成 理论授课任务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其它各项实 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连续三年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彭晏飞老师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多年来指导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 项,同时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ACM-ICPC 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等各项赛事,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76项,其中国家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辽宁省一等奖20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4项。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该同志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注重学生德育教育,遵守学术规范,反对学术不端,秉持公平诚信,认真指导学生的学习、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截止目前,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9名,毕业25名,在读4名,其中2人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2人获国家奖学金,1名学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 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彭晏飞老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等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三等奖2项,葫芦岛市自然科学学 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等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受理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4项。
工作以来彭晏飞老师先后担任了计算99-5班、计算12-1班两个班级学生的 班导师,目前担任计算20-1.2两个班的班导师,担任班导师期间,关心学生学 习和生活,经常与学生谈心,针对不同性格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疏导方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受到班级同学的好评和 尊重。所带班级的各方面表现和综合学习成绩一直在同级同专业中名列前茅,计算12-1班学生在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取率达到了33%。
踏实、认真、务实是他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思想,还是工作以及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他都起到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人师表,真正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踏踏实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彭晏飞同志工作20多年来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