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工大最美教师”-王俊光
 

“花的事业是富贵的,果实的事业是完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王俊光,正是这样一个甘做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默默奉献的绿叶。

一、思想素质良好,政治信念坚定

王俊光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特别是在担任理论与应用力学系主任期间,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近两年,在学院领导的领导下,在他和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理论力学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0年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被评为辽宁省一流专业,同时在2020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中,理论与应用力学系获得了辽宁省专业排名第一;2019年11月,他积极组织动员全系教师参加辽宁省首届基础力学讲课大赛,全系共7名教师参加比赛,经过多次组织、培训,最终获得辽宁省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的好成绩。对系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细致周到,特别是在本科学士学位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得到了院系领导的肯定,为理论与应用力学系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20年疫情期间,在学院党委的号召下,王俊光老师积极组织理论与应用力学系教师,多次到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为久未回家的孩子们整理内务,同时他还组织自己的研究生,积极参加为毕业生打包服务。作为一名党员,他多次带领学生党员,去抚顺雷锋纪念馆、阜新万人坑纪念馆等爱国教育基地参加爱国教育活动。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总之他为人正直,做事干练,不计较个人得失,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二、教学水平精湛,热心教书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的课不需要点名,基本都是爆满的。”这是学生对王俊光的评价。对力学知识的信手拈来,贴近生活的小案例,王俊光对学生更多的是循循善诱,“让学生建立起力学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力学认知。”“听他的课,不仅兴趣盎然,还会会心一笑”,“教室里时常会多出几名蹭课的旁听生”。他讲课全神贯注,注重把知识讲清、讲活,力争使每堂课有神有色,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听有所悟、学有所得。他会及时解答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几乎每一个课间,你总能看到他与学生的密切交流,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他都会把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告知学生,以便于与学生交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他因材施教,设法挖掘学生的特质和潜力,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和合理成长目标。

王俊光老师一直承担力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的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先后讲授过的课程有《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和《结构优化设计》等。在具体工作中,他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积极将课程思政引入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他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总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他主讲的《理论力学》课程多次收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为了更快和更好的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王俊光同志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他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理论力学》课程作为力学专业的学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多年来他一直探索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教育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在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他紧紧围绕课程设置目标,将课堂讲授与学生参与紧密结合,逐步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助学为主,由于理论力学理论性较强,所以有些推理性问题由教师讲授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力学建模和力学计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及团队意识,采用项目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综合训练、课堂讲评课、课外实验相结合,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或任务,将教学活动与工程实际结合,将实际的工程结构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整合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也因此成为了力学学院公认的“金牌教师”。

王俊光老师还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先后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模型的工科院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校级教改课题《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等,参与省部级、校级教改课题5项,撰写教改论文4篇。从2014年我校启动合作教育基地建设以来,王俊光老师积极联系合作教育单位和实习基地,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安排大量的学生进企业参加合作教育,真正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目前大连乾邦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抚顺101地质队等已经成为理论与应用力学系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通过近几年的合作交流,深受企业、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周培源力学竞赛是全国唯一一个力学专业竞赛,从竞赛校内的选拔、校内辅导以及带队参加竞赛,每一个环节都有王俊光老师的身影。每到有周培源力学竞赛的学期,也是王老师最繁忙的一个学期,每周三次课的周培源力学竞赛的辅导,每次课三个半小时的辅导,在学生看来,王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但是王老师一直把这项竞赛当作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白天上课没时间,他牺牲自己晚上休息时间为学生做辅导。力学竞赛的题目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拓宽知识面,王老师每次课都花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多次和清华大学、河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相关教师请教和探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近几届的周培源力学竞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多项。

三、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王老师经常说:“我把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去培、照顾,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作为力学学院的本科生导师,他时刻不忘初心,牢记师命,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耐心去演绎师爱。他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学生,他以大哥哥的心理关怀、关注学生,督促学生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正因为有他呕心沥血的辛勤耕耘和浇灌,他所带的学生多次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另外,他还特别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请发明专利并取得骄人成绩。每到中国传统节日,王老师会把学生召集到一起,亲自采购、下厨,精心准备了一大桌丰盛佳肴。师生欢聚,谈人生,话理想,其乐融融,令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别样的关爱。

四、科研能力强,学术成果显著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王俊光老师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惜时如金,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从教至今,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科研硕果累累,在力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量的统计中总是名列前茅。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40余篇,多数被SCI、EI检索,担任全国第八届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力学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从2018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SCI检索1篇,EI检索5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发明专利3项,获得科研奖励3项。多年来,王老师亲自为本科生、研究生制定详细科研计划,坚持每周讲座,积极组织大家撰写高水平科技论文及国家发明专利,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省级2项,指导本科生获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三等奖一项,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王俊光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作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如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事业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他是最美的教师。

关闭窗口

中国•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05850号

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7号  邮编:123000  联系电话:0418-511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