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6年,他把这个国字号奖项再次捧回辽宁工大
2020年11月22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实践学院副院长孙凯指导,李宝峰、郑珍妮、蔡子川等同学创作的《“空巢”老人助力椅》作品荣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大赛最具人气作品奖(共15项),这是辽宁工大自2004年后时隔16年再次获得该项赛事国家一等奖!
孙凯自2011年开始接触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当年带队的何凡教授曾对孙凯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部A类赛事,一般历时一年半,设计、制作都有很大的难度,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要求极高。2004年全国首届大赛之后很多年,我校再没有参赛团队出现在国赛赛场上……当时孙凯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家一等奖再次带回到辽宁工大。
1.夜残灯明犹伏案——培育英才
孙凯2006年毕业于辽宁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研究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钛合金3D打印技术和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孙凯团队成立于2010年初,最初命名“狮子座工坊”,主要从事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成立之初,他3次到哈工大王滨生教授的创新工作室学习工作室建设,期间又到北京理工大学向张忠廉老先生请教工作室管理、教学方面经验,获益匪浅。
经过5年的建设,2013年,团队第一个国字号一等奖——新型液压采矿车教学模型在矿业专业本科生采矿模型大赛中摘得桂冠;2015年首次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3D打印组一等奖;2017年首次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逆向设计组一等奖。同年,作为辽宁工大与市人社局、财政局合作的市校共建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正式更名“孙凯技能大师工作站”并挂牌。
参加孙凯技能型创新人才团队的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工匠精神,树立了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信心。
如在逆向工程方向,经过10年的建设,开设相关课程3门,培养出具备相关技能的教师7名,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省级成果3项。在逆向工程方向上,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团队拿到首个逆向工程技能赛项国家一等奖的付钰姝,刚刚完成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的硕士学业归国发展,她的夺冠搭档刘先阳,也在2020年9月开启了在辽工大的博士求学之旅。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孙凯团队共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超过90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各级奖学金392人次,保送研究生19人,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德国)、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等院校研究生52人。
2.关爱学生,心系项目——硕果累累
几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7项,其中一等奖21项;省级奖励502项,其中一等奖119项。尤其在3D打印和逆向工程两个技能型方向上,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16项。
各项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奋斗。孙凯对团队的学生十分的关心,为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弘扬爱校荣校精神,扩大团队影响力,他不仅经常自费带着学生们搞团队建设,走进中小学做科普创新展示,义务打扫教室实验室等活动,而且对团队每一名队员都非常关心,11级张莹莹同学品学兼优,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他知道后连续两年资助学费给她,并且跟她约定,“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要因为借了钱过度勤工助学,耽误了学业。钱不着急还,有正式工作后,稳定了再还钱”张莹莹同学没有辜负孙老师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北京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每年都打电话来,感谢老师当年的无私帮助,更感谢母校为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将来一定回馈母校,不忘老师。
2010级学生于伟俊毕业后准备去美国发展,由于家住农村,经济条件一般,为了出国已花光啦积蓄。走之前他想把用了七年的电脑卖掉,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后来找到了孙凯老师,“电脑打算卖多少钱?”,“5000块,可是半年了还是没人买”,“我借给你5000块,你先用着,电脑打包好放我这封存着,接下来半年时间你继续卖,超过5000元,我帮你发货,卖不到5000块就算是卖我了”,于伟俊同学万分激动地接过5000块钱,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老师,这5000块帮了我大忙了,我的机票钱解决了”,一周后,他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团队以做实物产品为主,要出成果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是必须有的,也是成绩的保障。孙老师在团队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项目奖励都用来买工具、3D打印机和各种耗材,搞团建必须指导老师负担。为了保证团队项目都能高质量、高效的开展,孙老师将他的项目奖金拿出来做了个3万元的基金,为各项目前期材料采买和后期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提供资金支持,《空槽老人助力椅》这个项目,冲击机械设计国一和挑战杯国赛时,为了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共使用了1.3万元的团队项目基金,才得以取得最终的成绩……
多年来,孙老师将为团队建设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金。市校共建工作站六万元他舍不得出差调研,都用在了工作室建设上了,项目奖金他带头不拿,用来给工作室添置3D打印机等必须设备,十年来,工作室总计接受了近十万元的资金支持,基本都与孙凯有关。
孙凯在近10年的创新能力培养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培养经验,总结出一整套青少年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已跻身省内一流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师之列。孙凯身兼多职,现担任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评审专家、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评审专家、辽宁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评审专家;辽宁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阜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会理事长、阜新市人工智能协会理事。他先后14次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等竞赛上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回首往事,孙凯感慨地说:是辽宁工大的这片沃土,给他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天地;是“太阳石精神”,给了他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是各级领导的支持、同事们的帮助,使他心无旁骛,一路前行。是这些可爱的优秀学子,和他同舟共济,携手圆梦。感恩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