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机械工程学院全院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守正创新,奋力争先,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喜人成绩。
一、坚持政治引领,全面树立党建工作标杆
学院现有党员208人,其中教工党员75人、学生党员133人,党委下设1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9个、学生党支部4个。
1.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学院被确定为“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被授予“辽宁省高校先进党组织”“阜新市先进集体”“阜新市‘五好’基层关工委”等称号。
2.夯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按时进行党支部换届,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实现100%,实行“双带头人”工作室挂牌制度。1个党支部被确定为“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党支部”,1名支部书记被评为“工大最美教师”,9名同志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3名同志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3.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认真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和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为学生讲党课。聘用专职副处级组织员1人、兼职组织员1人。两年间新发展党员157人,预备党员转正93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600余人。多名学生党员获得“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校十佳大学生”“校毕业生典型人物”等荣誉称号,1门党课获辽宁省主题微党课三等奖,“先锋V讲谈”获辽宁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
4.全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升级学院官方网站,整合学院官方微信、微博,“两微一端”综合排名位居全校前列。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规范课堂、讲座、论坛等活动,坚决抵制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信教情况摸排,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信教学生认真开展谈心谈话。
5.认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等级自查工作,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按照好干部标准推动干部廉洁修身,按照好老师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及“回头看”工作任务,全面迎接校党委首轮巡察工作,认真做好巡察整改任务落实。
6.群团统战工作成绩显著。在学校第46届运动会上包揽全部团体项目总分的第一名,并获得教工、学生体育道德风尚奖。荣获校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女队团体第二名、男队小组第三名。6名学生在辽宁省“铁人杯”大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奖,1名学生获跳高比赛冠军。3人获校“最美家庭”,3人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1人获“优秀女工工作者”荣誉称号。组织近50名师生参加校庆70周年文艺演出,受到各方面好评。团学组织荣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校优秀学生会”“校优秀学生社团联合会”称号,2个学生社团分获“全国高校最佳学生社团”(十佳)称号,学生在校园民族舞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中均获得第一名。大力支持党外人士在工作中发挥主动作用,学院党委被评为“校统战工作先进集体”,1人被评为“校优秀统战成员”。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完成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学术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材料撰写和校外专家评审工作。完成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点、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点培养方案的修订。将机械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专业整合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矿山机电、智能装备4个专业方向。
2.深化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工作,完成215门课程大纲编写。以“金课”示范课程建设为导向,3门课程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获批辽宁省大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获批1项辽宁省教学质量提高工程项目,获批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项目。院级教学改革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10个项目参加校级B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题验收,有10个项目获批院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个项目获批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3个项目获学校推荐申报了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2名教师获首届校“青年教学名师”称号。
3.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辽宁科宇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盘锦)、辽宁方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储粮老边直属库有限公司、中航沈阳航天新光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实习基地和合作教育基地协议。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获批辽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面向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机械工程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批辽宁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开展“青年筑梦大学习计划”,实行学业辅导工程,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12期,开展“与成长对话”报告会4场。先后开展学生课外科研训练讲座72次,专业技能训练47次,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省级以上获奖400余人次。成功举办2019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院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学院学生5项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11项参赛作品获得二等奖,1个学生项目被评为“最受欢迎作品”。学生社团机械设计研究会荣获“全国高校最佳学生社团”称号。
三、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科研工作发展
1.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获批“双一流”建设项目“智慧矿山-复杂作业环境特种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完成辽宁省对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的考核评估,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建设经费165万元使用工作,建设了“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室”,建立了柔性激光特种加工系统、高速精密加工机床、非接触表面轮廓仪、智能制造工业技术生产线实训系统、智能制造工业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完成2020年中央支持地方共建专项资金、辽宁省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招标工作。
2.科学研究成果频出。两年来,学院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55项,获批4项;获批省部级纵向项目28项,横向项目立项95项,总科研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已到经费1200余万元。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辽宁省科技进步奖项、辽宁省专利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转化发明专利3项,转化总经费7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A3、B2以上论文105篇,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7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教材8部。
四、坚持人才强院,认真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5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6人,硕士学位教师72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5人、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等。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师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中国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辽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辽宁省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兼任理事、委员20余人。
2.教师能力扎实培养。组织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推荐工作,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3位教授获评校立德树人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2篇论文被评为校优秀博士论文,7篇论文被评为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先后选派18名青年教师到沈阳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贵州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及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举办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培训12次。推进辽宁省高水平创新团队国(境)外培养项目实施,选派6名教师到英国牛津大学等高校开展访学。申报的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批,在未来3年时间里,学院可持续派出9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前往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开展交流、访学、攻读学位。在阜新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3名教师获阜新市技术标兵称号、4名教师获阜新市技术能手称号。
3.人才引进成效显著。以“青年教师发展为本”,积极引进985等高校的机械工程类和动力工程类人才,两年来先后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引进教授、教授级高工、博士等多人。按照学校相关政策和学院实际,引导引进人才尽快转入工作角色。制定了《教职工考勤与请销假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机械工程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不断加快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成立学院评聘小组,对学院科研项目、教改项目、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做到公平公正,有的放矢,为学科建设、专业认证、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