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慧,女,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院数学系主任,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曾获校教学名师等10余项校级荣誉称号。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8年,主持省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课,Mooc上线于学堂在线、学习强国国家平台;主持学校金课、教改十余项;获市、校奖十余项;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从事因素空间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教材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
曾繁慧同志主持省级精品课《数值分析》,慕课资源上线于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被辽宁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举国上下共同谱写着抗疫之战期间,主持《数值分析》Mooc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国家平台,并于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先后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数值分析》、《数学建模》、《近代数学方法》、《时间序列分析》、《运筹学》等10余门课程。出版教材《数值分析》、《工程应用软计算》、《线性代数》,在“高教论坛”等期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主持及参与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等多项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及参与多项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项目、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教改项目、教与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项目。获得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繁慧同志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因素空间的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模糊结构元理论与应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完成多项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等。获多项省、市级奖励。目前主持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一、学生指导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曾繁慧同志作为学生导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认真负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条件,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每年,本科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软件大赛中收获各级奖项,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期刊发表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贴吧中一个学生评价:曾老师可谓慈母,教师之楷模。2017年获得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3名本科生激动地说:“谢谢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啦,差点就放弃了”。作为研究生导师,2011级一名研究生入学1年就在核心期刊发表2篇学术论文,获学校首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17级一名研究生入学两年就取得了杰出的成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以队长获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二等奖,及多项省级奖,2020年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1名研究生在一年内于核心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1名研究生获2018年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近几年每名研究生均获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及辽宁省、东三省一等奖;每名研究生均获学校学业奖学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毕业生在金融行业、教育行业、政府部门等各行业成为骨干与中坚力量。
二、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曾繁慧同志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教学改革研究,在开设《数值分析》、《数学建模》、《软计算方法》等课程基础上,利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Mooc、手机微信“雨课堂”以及超星泛雅平台等智慧教学工具,实施多元化教育教学技术模式改革,提出“基于多元化智慧教学的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金课建设与实践研究”。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六字方针“学懂、会用、创新”。探索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打造“线上”+“线下”教学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带动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1)慕课与教学网站。基于学堂在线和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立了《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等多门课程教学网站,引入了数学建模常用的软件。开辟了课程学习专栏,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学术研究工作。
曾繁慧同志主持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值分析》被学校评为“优秀”,2017年批准为第一批超星录课课程,录制了全部42个知识点的慕课教学视频。
2016年学校引进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课程团队基于超星泛雅平台:
① 建设了《数值分析》课程平台;
② 建设了《数学建模》课程平台;
③ 建设了《近代数学方法》课程平台。
这几门课程均在平台上建设使用,其他课程正在建设。其中,《数值分析》、《数学建模》一个学期的访问量达到2万多人次。
2019年初,作为首批慕课,学校启动挂牌仪式,《数值分析》Mooc在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正式上线运行,一个学期注册学习人数2400人。
学堂在线Mooc与超星平台课程为学生的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网上讨论、测验,随时沟通,非常方便,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达到六字方针中的“学懂”。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大量与实际工程计算密切联系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Matlab的数值计算等多种辅助手段,让学生体会分析处理数据、数学建模与数值计算全过程,“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工程问题。手机进课堂、信息技术辅助实现教与学:
借助超星平台与手机学习通,《数值分析》等课程实现了课堂签名、随时手机答题与小测验、分组讨论、PBL项目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手机微信“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数学建模》等多门课制作了“雨课堂”课件,在授课教室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微信扫二维码进入课堂,开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多元化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的结合模式开展智慧教学实践,实现六字方针“学懂、会用、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教学创新的标志性成果。通过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主持或参与了《数值分析》等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及教改项目,如精品课程:
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05年省级精品课;
②线性代数,2006年校级精品课;
③数值分析,2007年校级精品课;
④信息科学软计算,2008年校级精品课;
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13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⑥数值分析,2010年省级精品课;
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⑧数值分析Mooc已经在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正式上线运行,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基于数学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曾繁慧同志1999年开始带领青年教师编写了大量的Matlab语言程序、开发了Matlab工具箱函数,基于数学计算平台Matlab:
① 制作了《数值分析》多媒体课件;
② 制作了《数学建模》多媒体课件;
③ 制作了《近代数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④ 制作了《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多媒体课件;
⑤ 制作了《统计与数据分析》多媒体课件;
⑥制作了《时间序列分析》多媒体课件。
这些课件全面应用于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2020春季疫情期间,因为与学生隔屏相见,线上线下混合在线教学,全面完善制作了《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等课程的“雨课堂”课件,实现了与线下实质等效的在线教学不延期。
(4)精品规划教材建设。结合创新能力与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更新教育内容,编写了突出应用实际和数学计算软件的新教材。
① 2009年针对全校工科学生的《近代数学方法》选修课,与郭嗣琮教授共同负责,编写出版了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应用软计算》。该书介绍了Matlab工具箱及应用,引用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我校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工科学生轻松地掌握软计算的实际应用。下一步定位于数学类专业、全校研究生编写独具特色的《软计算》教材。
② 2009年独自编写出版了学校“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数值分析》。该书算法全部基于Matlab,低起点、大跨度,Matlab的实验设计丰富,主要适合数学类专业本科生及工科研究生教学。该教材一直在学校数值分析教学中使用,学生反映效果良好,目前准备修订工作。
③ 2004年针对全校工科学生的《线性代数》课程,与包研科等几位教师共同编写出版了学校规划教材《线性代数教程》,后经过修订,该书以全新的视角用于本科生教学。
(5)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大量选取贴近实际的工程问题与实验问题,编写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①《数值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②《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③《近代数学方法》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④《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⑤《统计与数据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⑥《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教学大纲及上机实验任务指导书。
实践表明,通过集中实践、课程设计、上机实践等教学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方法思想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具有科学计算能力的创新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教学改革的历程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学堂在线”、手机微信“雨课堂”以及超星泛雅平台等智慧教学工具,实施多元化教育教学技术模式改革,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的实践背景,掌握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领悟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本质”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三大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总结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六字方针“学懂、会用、创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
基于Matlab的编程及多媒体可视化教学。1999年将基于Matlab的多媒体方式引入《数值分析》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轻松地步入科学计算的殿堂,体验数学建模、数学实验与数值计算的魅力。此后,将《数学建模》、《工程应用软计算》、《数据分析》等课程引入基于Matlab的多媒体方式,达到国际国内高校教学的最新前沿,同时培养了掌握Matlab软件的优秀青年教师。
探索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高教论坛”、“现代教育技术”等期刊发表多篇探索性的教学研究论文。自2006年开始,数学类专业学生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发表论文数百篇;部分学生完成了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
教学网站。利用教学网站达到精品课程内容的发布和展示,多种渠道指导、培养学生数学建模与创新思维能力。
曾繁慧同志及时引入最新的国内外教学及科研成果,精心地设计与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与课程设计,培养他们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思想。成立数学爱好者协会。通过建模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7年,主持《数值分析》课程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7~2008年,完成2项学校教改项目:《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信息科学软计算》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
2008~2009年,完成2项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基于Matlab的《数值分析》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工程软计算》课程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2009年出版学校“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数值分析》、《工程应用软计算》,制作了配套电子教案。
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A类重点项目:工科院校《近代工程数学》选修课程体系扩展与实践研究。
2009年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2010年,主持《数值分析》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
2010年完成2项学校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数值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2011年完成2项学校教改项目:数学建模与计算类课程创新型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移动教育终端配套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2011年出版《数据分析教程》等3部学校重点规划教材。
2013~2014年,完成1项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BP神经网络的教学演示与实验平台的开发。
2014年,主持获批1项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依托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2017年1月结题。
2015年,以优秀的成绩主持完成学校课程建设项目:《数值分析》研究性课程教与学模式改革。
2016年,主持《数值分析》以优秀的成绩获批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获批学校首批超星优质慕课课程建设。
2016年至今,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主持《数值分析》与《数学建模》、《近代数学方法》等课程均参与学校教与学模式改革,学校考核评价结果均为优秀。
2017年,以优秀的成绩主持完成学校课程建设项目:《数值分析》研究性课程教与学模式改革、《数学建模》研究性课程教与学模式改革。
2017年,主持获学校研究生教改项目:《数值分析》精品课。
2017年,课程团队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建设了《数值分析》、《数学建模》、《近代数学方法》等课程平台,录制了《数值分析》慕课教学视频。借助超星教学平台,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均有很大提高,更加有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2017年,主持筹备制作《数值分析》Mooc,现已在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线投入教学。
2018年,主持学校B类教改立项课题一等奖:数学建模课程创新实践性研究。
2019年,曾繁慧同志利用自建的学堂在线Mooc资源、超星泛雅平台及学习通、“雨课堂”等多种智慧教学工具,实施多元化教育教学技术模式改革。
2019年,主持获批学校 B 类教改立项课题并结题:融合智慧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
2019年,主持获批学校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多元化智慧教学的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金课建设与实践研究。
2019年,曾繁慧同志获辽宁省教学名师。
2019年,曾繁慧同志获学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先进典范。
2019年12月,主持省级精品课被辽宁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在举国上下共同谱写着抗疫之战期间,主持省级精品课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国家平台,并于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同期B站播放2万多。
2020年,主持“数值分析”获学校“金课”建设项目。
2020年疫情期间,全面完善制作了《数值分析》等课程的“雨课堂”课件,实现了与线下实质等效的在线教学不延期。
2020年,主持完成学校 B 类教改立项课题:疫情期间混合式在线智慧教学实践研究
2020年,主持“数学建模”获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
2020年,主持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学校推荐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教学改革成果
结合高等学校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懂、会用、创新”,课程思政育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1、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体系,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创新本质与创新过程。
通过“数学建模”、“数值分析”、“软计算方法”等建模类系列课程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科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在信息科学中运用的困难,领悟科学家们是如何围绕实际问题去创造新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的。每个学科新的理论和技术还在不断地被补充进来,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具体的数学方法都存在着不断发展、创新的痕迹。根据这一特点,曾繁慧同志利用多元化智慧教学方式,在课程讲授中,有意的引导学生去探讨新的数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差距,并及时追踪介绍新的研究进展,将提高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领悟,在“学懂”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本科生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2、探索形成数学建模类系列课程融合的教学体系。
基于多元化混合式智慧教学,将数学类专业学生的几门基础理论核心课程“数学建模”、“数值分析”、“软计算方法”、“统计与数据分析”等课程有机衔接,形成数学建模类课程统一的教学体系。“数值分析”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值计算方法处理各种数学问题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科学计算的能力,是建模类课程的基础。“统计与数据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统计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的原理,具备借助计算机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拥有数学建模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软计算方法”包括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培养学生解决信息科学中广泛存在的非结构性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数学建模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建模”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理解数学建模思想与原理,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通过数学建模类一系列课程衔接与融合体系,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实,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成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用”的能力,这个观点是现代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
3、多元化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学要适应时代潮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形成“教学合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后教学网站为中心,建立课堂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新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懂、会用、创新”。
(1)基于雨课堂、学习通等方式实现智慧教学,手机进课堂、信息技术辅助实现教与学。
曾繁慧同志带领团队成员制作了《数学建模》等课程的雨课堂教学PPT,在授课教室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微信扫二维码进入课堂,开启教与学的互动。“雨课堂”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度,加强了师生在课上、课下的沟通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准确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推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数值分析”Mooc课程是我校第一批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线课程,同步启动了基于慕课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项目。本团队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学材料、课堂讨论课件等系列教学资源。课堂授课时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学生扫码进入平台后,教师可以根据实时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从关注发现关键信息能力到归纳总结能力再到知识应用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智慧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懂”。
(3)基于数学平台的多媒体教学。
总结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研究多元化智慧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互交融、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基于Matlab、Python等数学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扩充课堂容量,形成立体化、形象化、多层面、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知”能力;运用实验、实践等方法寻求解决一般性问题的通用步骤,鼓励创新和创造,通过“实践”的成功积累学生“学成”的信心,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与课程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学生的“学做”、“会用”能力。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改革方式。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大量引进研究案例,使学生了解应用现状,掌握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技术,提高学生独立地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具体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案例的研究型学习,使学生尽量多的了解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学会进一步研究问题;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和编写计算机算法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的实践背景,掌握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领悟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本质”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三大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本科生数学建模类系列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已取得成效。实践表明,经过数学建模类课程的学习,本科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从事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5、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以考核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能力为重点,形成新的课程考核方式。
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东三省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于获奖学生,参赛论文可替代数学建模课程设计。一些优秀的学生引入研究报告方式的考核,同时鼓励他们发表学术论文。
6、课程思政教育。
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数值计算过程必须求真务实,从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严谨、认真、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品质;以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等方面为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课程的目标和自信心;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引入学术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盐入味,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获奖、成果推广应用
(1)辽宁省教学名师(辽教办[2019]68号):排名1,2019年。
推广应用范围:曾繁慧同志获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教学名师奖、大学生良师益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先进典范等,教学教改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2)一流本科课程(教高厅函[2019]44号):曾繁慧同志主持“数值分析”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1,2019年。
2020年疫情期间,曾繁慧同志主持省精品课《数值分析》Mooc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国家平台,并于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同期,B站播放2万多.
推广应用范围:经过多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改革,省级精品课“数值分析”金课建设、“数学建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3)省教学成果奖(辽教发[2009]46号):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2009年。
2020年曾繁慧同志主持“基于多元化智慧教学的数学建模系列课程金课建设与实践研究”被学校推荐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学成果奖。
推广应用范围:从2002年以来,开始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三大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取得成效,本科及研究生发表论文数百篇、参与科研数十项、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斐然,多年教改凝练成多项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4)省级精品课程(辽教发[2010]19号):曾繁慧同志主持《数值分析》,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排名1,2010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省级精品课(辽教发[2005]154号),排名7,2005年。
推广应用范围:全校理工本科及研究生。将学生领悟数学的创新本质与创新过程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探究性学习,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的“学懂、会用、创新”,教学成果具有辐射推广作用。
一系列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及金课的建设,使更多的学生们受益,得到师生的好评。《数值分析》Mooc在超星泛雅平台列为精品课程放在学校主页,2019年于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正式上线,目前选课3800余人。
(5)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辽教发[2013]35 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排名7,2013年。
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值分析》被推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推广应用范围: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2014年秋至今,在学校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将该课程的在线开放资源作为老师和学生进行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该课程还被省内高校大连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的学生作为公共基础课选修学习。众多社会和企业大数据分析研究工作者都利用此平台为进行基础理论夯实,然后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分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有利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该在线学习课程受到本校师生、省内高校师生和社学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6)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463):依托数学建模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辽宁省教育厅,排名1,2014-2016年。
推广应用范围:确定了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的工程实践背景,掌握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领悟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本质”的教学培养目标。
项目实施期间,完成多项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历年《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等课程均获学校优秀教与学模式改革、课程建设项目。借助学堂在线、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了多门课程平台,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均有很大提高,更加有利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学生写作与发表论文、数学建模竞赛及各项获奖,所有学生均受益。
(7)省级教学团队(辽教发[2009]67号):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排名5,2009年。
推广应用范围:工科数学省级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8)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软件大赛获奖
推广应用范围:始于数学类专业,通过数学建模类课程推广应用于学校各专业及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生各项竞赛每年均获得出色成绩。
六、科研工作情况
曾繁慧同志是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因素空间的数据挖掘理论与知识表示技术研究、模糊结构元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及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等等。
(1)在模糊结构元理论这个研究方向于“模糊系统与数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1项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2)在因素空间理论与应用这个研究方向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基金,主持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目前主持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分类算法与知识表达研究(项目编号:LJ2019JL019)。
2017-2018年参与1项中国工程院重点项目“保障中国钢铁业安全的稀缺炼焦煤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XZ-23),承担数据分析、建模,以及政策分析研究,排名4。
2016-2019年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临界CO2多脉冲气爆低渗透抽采瓦斯增产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1574137),承担数值计算与仿真研究,排名11。
2014年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素空间理论及其在智能数据库中的应用(项目编号:61350003),承担因素空间理论—背景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0年参与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随机运筹学模型中模糊信息嵌入的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02121110002),承担模糊排队论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排名3。
2010年参与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874057),承担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研究,排名6。
2009年参与获得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
2008年参与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离散时间系统Δ调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60674113),承担模型分析与计算研究,排名6。
2005至2010年参与完成4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项阜新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