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学茹,材料学院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曾获辽宁省谈心谈话先进个人、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多年来她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细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带着爱心,倾听学生心声,缓解心理压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扎扎实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就业工作中,就业指导工作扎实有效,注重就业工作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工作,了解、热爱自己的专业,消除学生的迷茫与困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形式,经常与毕业生谈思想、谈就业、谈发展,以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细致地做好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注重抓好不同年级以及学生党员的分层次教育,做好分党校的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主持校党建课题1项,第一作者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论文7篇。
2.王晓亮,副教授,材料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他结合本人在实验室多年的工作经历,逐渐摸索出一套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行之有效的“三个驱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学院和学校的一致好评。曾连续3年荣获校教学效果奖“十佳”称号,获辽宁省第十二届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主持人),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三),2017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2017年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人),2018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教学改革项目8项,参与国家基金项目3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教改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近两年来,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了2016年学科评估工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材料工程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参与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中心、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创新团队等项目的申报工作。
3.耿继原,博士,现任公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从事辅导员工作11年。曾获得南京市优秀挂职干部、阜新市优秀党务信息员、校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扎实做好辅导员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2017、2018年学院获校五四红旗团委、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四级考试先进组织单位、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题优秀组织奖及个人一等奖等多项集体荣誉。通过第一课堂进行思想引领,再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学习十九大,青年奋进筑理想”主题教育、“太阳石之梦、班级风采秀”、“校友引领我成长,千名校友进班级”、诚信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打造学生工作“家、和、廉、创”文化品牌等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学院人才培养效果、学生思想动态等调研30余次,共发放问卷近2万余份。
4.聂仁东,现任矿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在担任机械学院学工部主任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积极主动,结合学院学生工作实际,把一切为学生服务看成思政工作之本;关心体贴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以高度的责任心、创新的方法做好工作,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认真学习学生工作相关业务管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获评校优秀教师和辅导员家访先进个人称号。在担任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长期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分层次、分主体、分阶段深入进行“十项”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建设,推进学生工作特色化、品牌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状况调研体系建设;圆满完成教学审核评估和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整改相关工作任务。在党委统战部(教师工作部)工作期间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开展教师宗教信仰情况摸排、基层统战工作调研和违规标识清查工作。
5.项杨,中共党员。现任材料学院2017级专职辅导员、材料学院团委书记。曾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辽宁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她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辅导员的使命,常常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与学生一起加班,做策划、改方案、出新闻稿。她每天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聊天,告诉他们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学生家长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状态。通过点滴的关注,点滴努力,认真地为材料学院的学生服务着,引领着学生们,在他们迷茫、苦恼、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为他们引航。她创新思想引领新模式,开创大学生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活动。她主动灵活地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不断强化运用新媒体服务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她组织开展“新媒体交流会”,成功申请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通讯站以及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合作单位。她创新入学教育,通过“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及早适应大学生活。
6.王洪涛,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副教授,2016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过程中,他践行“六认真”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先后五次主持校“教与学”模式改革项目,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综合训练项目,采用团队协作、多元评价等操作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授课,在泛雅平台为学生提供参考视频、书目、教案、思考问题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各课程网络点击量达到5万余次。灵活运用学习通APP,开展课堂投票、讨论、选人、测试、小组任务等活动,增加师生互动,教学效果显著。其中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更是被泛雅平台选为我校网络平台推荐课程。改革效果受到学生、督导和学院改革考核小组的一致好评,五次教改立项均获结项一等。他注重通过科研提升教学水平,2016年以来,先后主持省教育厅项目一项,省法制办课题一项,市社科联项目两项。获辽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优秀成果二等奖一次。
7.张丽艳,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带头人,土地复垦与流转研究所所长,国际大西洋经济学会会员,阜新市经济学会理事,阜新市优秀专家联谊会会员。在教学方面,先后开设本科课程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发展与就业等18门课程,承担研究生的技术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两门课程教学工作。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主持学校教改课题3项。在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0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其中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奖等省市级奖励7项。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研究”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召开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到国外知名大学访学,此举为学院的MPA评估建设提供了相关支撑。
8.田华,外国语学院教师。讲授英汉翻译等5门专业核心课并进行教与学模式改革。她更新教学理念,利用泛亚平台,于2016年12月成功申报基础英语(1-4册)精品资源共享课。该课题构建“课内十课外”,“课堂十网络”“理论十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批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阜新玛瑙英译数据库建设研究”,对于推进阜新玛瑙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振兴阜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任英语系主任和英语专业建设负责人期间,英语专业本科专业建设状态评价和分析结果由原来的63分上升为66.48(66)分,学校内排名由原来的33名上升为27名。她带领学生发表论文33篇,3人次参与科研项目,5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
9.代树红,力学学院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结合教学积极开展力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主持辽宁省教育厅教改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极改课题2项,完成的项目《力学数值实验与虚拟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类,《自主合作探究型力学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平台建设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故学成果二等奖,《力学数值实验与虚拟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获省级优秀教学案例。科研工作中主要开展岩石实验力学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横向课题5项,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十余项。
10.邱素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连续两个学年度被评选为最受毕业生喜爱的教师。2016、2017连续两年度被评选为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参与制定环境工程专业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制定,并编写多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授课过程当中注重师德风范,言传身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连续多年被学生选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近两年时间,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结题两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荣获国家三等奖一项,校级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指导学生入选辽宁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项目两项。指导学生成功入选创新年会项目两项。2016年度,主持校级《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项目,并获得良好效果,广受好评,并参与校级教与学改革项目两项。以主要参与人完成校级B类教改课题两项,参与完成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一项,排名第三。
11.赵东洋,现任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环境学院学科秘书、研究生秘书、科研秘书,副教授。参加学校教与学模式改革—《环境管理学》、《环境修复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3门课共5次,丰富了教学经验。申报校级教改项目4项,获得校级教学改革效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参与省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2016-2017、2017-2018年度“校十佳”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荣誉称号,获得校第三届教学效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是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5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参与横向课题5项。指导本科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省级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省级创业项目1项;指导本院学生参加“挑战杯”项目,获得省级三等奖2项;指导环境科学15级团队参加2018年省级“挑战杯”答辩,并获得参加国家级参赛资格;获得校级创业孵化基地项目1项。
12.安亚君,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曾荣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阜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尊敬领导,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他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表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做到课证融合、课赛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注科学发展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发表论文sci1篇、EI 3篇、北大核心8篇。主持省级项目4项,参与5项,发明专利10项,主持的项目《磨蚀理论研究及磨蚀系数测定装置的智能化开发》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门式起重机全生命周期能耗模型及安全运行评价体系研究》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阜新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13.蒋思,原矿业学院团委书记,现校公安处副处长。他始终以高度负责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全身心地完成各项学生工作任务,并屡屡在关键节点上挺身而出:千里护送心理疾病学生回家,机智应对突发状况;彻夜看护心理偏激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稳定学生情绪,妥善处理问题;获得辽宁省家访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阜新市优秀团干部、优秀辅导员等32项荣誉。组织开展了“书香矿业、悦读人生”主题教育活动,荣获辽宁省高校辅导员精品活动项目并推荐全国精品项目;组织开展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化”模式、中俄交流文化周等工作都得到了全面推广,取得了突出效果。《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被辽宁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评为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研究》被辽宁省委权威刊物《辽宁工作》刊登,同时被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以头条方式转发。《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受到了中宣部主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关注。
14.李刚,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和巷道支护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工作中严守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治学严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通过班会、单独谈话的方式了解问题,深入学生中间,分析科目难度和学习方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被评为我校2018年度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在2017年度全国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每年深入煤矿井下现场,在帮助煤炭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凝练科学问题,在矿山压力及其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复杂条件下小煤柱开采技术和水岩耦合作用下巷道支护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6项,合同经费500余万元。
15.宋卫华,矿业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矿井动力灾害防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校优秀青年教师提升计划拔尖人才人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参与的采矿工程“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质量工作项目通过了教育部验收,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证书;指导的“多绳摩擦式矿井提升系统模型”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博士后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12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加“97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3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二十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出版了《地质动力区划》等著作4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5篇。
16.马鸿雁,现任离退处老年艺术团常务副团长职务。带领艺术团多次参加校内、市、区各种演出、比赛及大型公益活动,积极活跃在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文艺团体等单位,独立承办和携手联合多场演出,为阜新市群众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2017年成功策划、组织艺术团机构负责人换届工作,完善艺术团组织机构。科学组织艺术团各团队的训练时间,每年创作、排练出多个弘扬主旋律、高质量节目,受到我校教职生工和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好评和欢迎。通过组织艺术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离退休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老同志退休后享受美好生活、锻炼健康体魄、展示阳光心态,传播正能量。她从2017年1月担任离退处党委离休党支部书记,积极向身边的老支部书记取经,积累工作方法。通过调查了解,掌握离休支部所有党员实际情况,按照处党委规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要求,定期走访离休党员,送学上门,向离休党员通报近期学校的发展状况和离退处工作情况。
17.白静,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教师。在学校教学改革中,凭借着多年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找到了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在我校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作为优秀教学改革实例在理学院全院大会上作报告,获得了老师的广泛认可,其教学经验已在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中全面推广。她注重提升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不歧视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注重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人谦逊,性格温和,真诚待人。在承担重修课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无偿为学生答疑解惑,热情对待每个学生。
18.陈智博,理学院工程数学部副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教书育人。2016年获得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校十佳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她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教学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典型案例讨论、运用泛雅平台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他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2018年参与的教研立项课题《问题驱动的工科数学系列课程创新与实践》被评为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李娜,理学院生物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教学中她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传授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投入大量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创新课题、学科大赛的辅导。近3年来她指导的学生获得省动植物标本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挑战杯,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省级大创项目1项。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经常利用中午、夜晚进行材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为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献计献策。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近3年来作为作为主要成员(第2位)参与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
20.张广大,理学院高等数学部教师。不断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重发展,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他将泛雅平台的优秀网络资源和传统的教学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利用省里跨校选修课,给学生提供了好的学习平台。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数学名人传记和相关的数学故事吸引学生,使同学们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多名同学转入数学系继续学习,还有很多同学立志要考研继续深造。课下他放弃娱乐时间,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针对学生纠正。生活中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和领导、各位同事相处融洽,事事为大家着想。曾被评为“校2013--2014年度优秀教师”。
21.樊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直承担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任务,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构成自我的课堂教学风格。她还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高,积极参与课改,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猎取各种知识,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她还承担了院网站建设以及院新闻撰写工作,做到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原院网站党建专栏和新闻专栏建设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因此获得“2016-2017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在新网站建设中积极沟通,使得新网站能够及时完成建设工作。她为人谦和,与同事打交道总是面带微笑,无论是自己工作分内的还是分外的,都积极参与,乐于为同事和学生服务。
22.彭虤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担《艺术赏析》等全校本科生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等考查课,以及《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国籍的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并能够结合授课内容,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情操渗透给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使学生不光学到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且把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科研论文《作为通识教育的设计教育——现阶段大学美育的一条捷径》在2018年2月辽宁省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辽宁省教育厅三等奖。自2018年以来,彭老师应邀在阜新市图书馆为阜新市民举办了“艺术很好懂”系列公益讲座,让零基础的人也能走进艺术,读懂艺术,提高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鉴赏的基本能力,领略吸取先进文化,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讲座得到一致好评,也提高了我校在阜新市民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23.薛孟哲,体育学院教师。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产党员。作为教研室主任,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我。在工作中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简单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用心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的业务水平和潜力。2016--2017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他在努力做好教学、训练和行政工作的同时,把剩余的精力都扑在科研上,在省级以上体育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立撰写了《当代大学生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著;主编了《大学体育与健康》;开发了15项体育相关的软件,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学院、辽宁省等多项教育教学课题。
24.曹静,外国语学院大英一教学部主任。她将教学部的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都统一规范化,在日常的工作中细致周到。讲授《大学英语语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辅导课程等,其中《大学英语语法》是作为外国语学院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尽量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她都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积累,先后获得了外国语学院2009-2012年度的青年教师擂台赛一等奖;2012年、2013年两次代表外国语学院参加了由辽宁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外教社杯”辽宁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从来自辽宁省39所高校共74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了2012年度的大学英语综合组三等奖和2013年度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25.邵阳,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主任。主要研究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学理论。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主编教材3部。主持省教育厅项目2项,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积极参与学校教与学模式改革,在2017-2018学年度连续获得两次教改一档的好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并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曾获校“爱岗敬业十杰”荣誉;“四级考试优秀教师”;机械学院“最美授课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曾获校级优秀班集体,校级优良学风标兵班、先进团支部三项集体荣誉。从2017年开始进行大学英语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与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组成跨校课程组,共同备课教研,促进课程建设。